松阳新闻网导航
总站·浙江在线  浙江网闻联播  《浙江日报》  《丽水日报》  《处州晚报》  ;新闻热线:0578-8061733  8062468  投稿邮箱:zgsynews@163.com
 
首    页 田园松阳 数字报刊 新闻中心 松阳概况 公示公告 新闻时评 新闻广角 设为首页
独山论坛 微·松阳 公众微信 媒体松阳 专题专栏 走南闯北 部门乡镇 快讯松阳 加入收藏
    关键字:
 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 >  人文•视觉 > 古市:汉唐古镇 处州之根

  编者按:文史资料是人民政协一项富有统一战线特色的基础性工作,是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记述,是历史当事人、见证人和知情人亲历、亲见、亲闻的第一手资料,具有“存史、资政、团结、育人”的重要作用。2024年2月,松阳县政协文史资料第二十二辑《古市记忆》出版发行,收录了121篇与古市相知、相识、相关的文史资料,以三亲的口述、文字和图片生动记录了千年古镇前世今生的岁月沧桑,展示了百姓的市井生活和风土人情,是一本特色鲜明浓郁的文史资料。“文史之窗”特别推介《古市记忆》一些文章予以刊登,以飨读者。

古市:汉唐古镇 处州之根

  古邑松阳,悠悠一千八百多年,源远流长。我从事史志研究工作近三十载,涉猎较广,研究课题众多,“古市是汉唐古镇、处州之根”课题是我关注的重点。

  丽水肇始

  汉武帝元封五年(前106),浙江隶属于扬州刺史部,分属于会稽、丹阳二郡,共20县。东汉顺帝永建四年(129),浙江(今钱塘江一带)以西为吴郡,以东为会稽郡。当时,浙江境内属于吴郡的有乌程(今湖州南一带)、海盐、余杭、由拳(今嘉兴南一带)、富春5县;属于会稽郡的有山阴(今绍兴一带)、鄮(今宁波江东区等一带)、乌伤(今义乌一带)、诸暨、余暨(今萧山一带)、太末(今衢州市区、龙游、遂昌一带)、上虞、剡(今宁波一带)、余姚、句章(今慈溪市南一带)、鄞、章安(今台州椒江一带)、永宁(今温州市区、永嘉一带)13县。全省共18个县。灵帝中平二年(185),故鄣县(今安吉一带)南立安吉县,又分立原乡县(今安吉县东北、长兴县南一带)。献帝初平三年(192),分乌伤县南乡置长山县(今金华市区、东阳一带),分太末县立新安县(今衢州一带)。此时,全省22个县。献帝兴平二年(195),分诸暨立吴宁县(今东阳一带);献帝建安四年(199),分章安县南乡地置松阳县,县治在旌义乡瑞应里。至三国前,浙江省先后设29个县,其中松阳位列第24个县。

  建县时间,史料记载多有不同,主要有“兴平二年(195)说”“建安元年(196)前说”“建安四年(199)说”“建安八年(203)说”等。目前,我们采纳“建安四年(199)说”。清《嘉庆重修一统志》《读史方舆纪要》、民国《重修浙江通志稿》等书都有明确记载,《读史方舆纪要》第九十四卷3928页:“松阳县,本汉章安县南乡地,建安四年孙氏析置松阳县,属会稽郡。”民国《重修浙江通志稿·沿革表》载:“东汉献帝建安四年,孙吴置。”

  松阳建县之初,地域广大。东至章安县,南达永宁县,西临太末县,北接长山县。范围包括现在丽水市的大部分和金华、温州的部分地区。

  从古处州十县的建置时间、地域来看,除遂昌从太末部分地析出外,其他八县大多从松阳故地分出。东汉建安二十三年(218),孙权分太末县南部、松阳县西部地始置遂昌县,唐武德八年(625),撤遂昌县并入松阳。隋开皇九年(589),分松阳东乡置栝(括)苍县,置处州,治设栝苍;十二年(592),改处州为栝州。松阳建县时,缙云地分属乌伤和松阳两县;唐武周万岁登封元年(696),分栝州栝苍县东北界及婺州永康县南界置缙云县。唐睿宗景云二年(711),分栝苍县建立青田县,隶属栝州。唐肃宗乾元二年(759),析松阳县龙泉乡和遂昌县部分地置龙泉县,属栝州。南宋宁宗庆元三年(1197),析龙泉县松源乡和延庆乡之半置庆元县。明景泰三年(1452),分丽水县之浮云、元和乡之半建云和县;同年分青田县鸣鹤乡等地置景宁县;又析松阳东北、丽水西北地建宣平县(1958年并入武义县)。

  从上述可知,松阳是浙西南最早建置的县,是丽水肇始之县。

  长松山南

  松阳县名来历,主要有四个出处:一是《吴录》云:“作松杨,以地多二木也”;二是《吴地志》曰:“县东南临大溪有松树,大八十一围,腹中空,可容三十人坐,故取此为名”;三是《旧唐书》载:“后汉,分章安之南乡置松阳县。县东南大阳及松树名”;四是明万历《郡县释名·浙江卷》谓:“松阳地处长松山之南,故名松阳县”。我们一般采用第四种说法。

  松阳建县之后,县名多有变化。武德四年(621),升松阳县为松州,辖松阳、遂昌两县,隶属临海郡;武德八年(625),撤遂昌并松阳县。后梁时,吴越王钱镠与杨行密为仇,上书梁太祖,以“淮寇未平,耻闻逆姓”为由,请改诸县名“阳”(音同杨)者。后梁开平四年(910),改松阳县为长松县。后晋天福四年(939),岁旱,县令陈时祈雨百仞山(今独山),据传白龙现于山麓之白龙津,奏请吴越王元瓘遂改长松县为白龙县。北宋咸平二年(999),改回松阳县,延续至今。

  松阳县治古市地名也多有变化,元代前为旌义乡,元代为八都,明代仍为旌义乡,清代为八都、九都一部分及十都一部分。民国初为上、中、下三里及筏铺联合村,后合编为一镇。民国17年(1928),实行村里制,县辖区、村(里)、闾、邻,设上、中、下三里。民国19年(1930),取名古市镇,沿用至今。

  瑞应古里

 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,实行郡县制,而瓯江流域自秦汉时期起都采取“得其地而不可郡县”的策略。孙氏奏请朝廷置松阳县时,瓯江流域只有一个永宁县。东汉中平五年(188),改秦、西汉时期的郡、县两级制为州、郡、县三级制。县下设乡、亭、里、什、伍。三国时,吴的行政管理机构基本沿袭秦汉。西晋时,县以下设乡,乡以下设里,民500户以上皆置乡,3000户以上置二乡,5000户以上置三乡,万户以上置四乡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),整个临海郡统章安、临海、始丰、永宁、宁海、松阳、安国、横阳八个县,辖区基本覆盖现在的台州、温州、丽水三个市范围,但总户数只有1.8万户,平均每县不足3000户。松阳建县时人口较少,只能置一个乡即旌义乡。那时的旌义乡区域广阔,涵盖现在的丽水大部分、宣平大部分及温州部分地区。

  县治为什么选择瑞应里呢?浙江省方志办原副主任、浙江工商大学当代浙江研究所所长王志邦研究员认为,孙策征服江东,从金华、龙游翻过马头岭进入松古盆地西首瑞应里,此处土地肥沃、物产丰富、人口聚集,宜置县治,益于控制瓯江中上游区域,稳定后方,扩大兵员来源。唐贞元间(785-805),松阴溪洪水频发,古市屡遭水患,处州府刺史张增报朝廷批准,县治迁至紫荆村(今西屏)。

  旧市名由

  松阳县治迁入紫荆村后,老县城叫“旧市”。这里的“市”并非“城市”,而是指“集市”。在古代城邑里,“集市”一般被称作“市”,系人们交换产品的场所。从商周时期开始就成为官府控制的市场,市的设立或撤销均由官府决定。

  古市得瓯江中上游地区人口最早聚集、最先设县治之利,从集市萌芽到设为官市,领先周边地区一步。集市的“行期”设置合理,紧扣农事节气,时令性突出,具有鲜明特色。加之水路通温州及沿海其他地区,陆路达遂昌、龙泉、云和、丽水、宣平等地,市场辐射面广,影响力大,为早年间浙西南首屈一指的繁华集市。明清时期乃至民国初中期,古市集市最为繁华。街面上店铺林立、商贾云集,吸引遂昌、龙游、宣平、碧湖等地众多商人来此交易。每逢农历四、九“行日”(集中交易日),周边四乡八里涌来的“过行人”(赶集的人)挤满了城头、横街、前街、后街四条商业街及附近巷弄,交易活动从清晨持续至午后三点。元宵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前一日的行日,集市节日氛围更加浓厚,各类商品应有尽有,满足人们节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。

  县治迁移后,新地集市渐兴,古市集市仍旧繁华,从此新旧集市并存。为了区别两个集市,民间称古市集市为“旧市”,当地人称自己为“旧市街”人。

  随着时间的推移,旧市被误认为地名,乃至县志也视其为旧县治所在。如民国15年(1926)《松阳县志》载:“在西二十里,古松阳县治,故址犹存,故名旧址,今曰‘旧市’,音之讹也”。2020年《松阳县志》将松阳旧县治地名改回“旌义乡瑞应里”。

  浙南重镇

  古市是浙南现存的最古老的“镇”级行政单位,是浙南最早的“县”“州”治所在地,一直是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。即使迁治紫荆村后,古市仍然是浙西南重要的经济重镇。

  浙西南官学创始地唐武德四年(621),松阳创县学,是浙江八座县学之一,开浙西南县学先河。县学也叫官学,又称儒学,以传授儒家经书为主。两宋时期书院迅速发展,松阳书院当属明善书院开办最早,影响深远。因书院三易其址,故有第一明善书院、第二明善书院和第三明善书院之说,其中第一明善书院建于古市。光绪三十一年(1905)正月,公立古市初等小学(原名文德学堂)创办,为松阳县兴办现代学校之始。光绪三十四年(1908),浙江省视学范晋视察公立古市初等小学,评价“处属初等小学成效卓著者,当以此堂为第一”。

  浙江布政要地洪武十八年(1395),在松阳县设巡检司,址古市。正统六年(1441),浙江省布政司将分司设在古市。布政分司是国家赋税管理机构,掌管当时整个处州府的财政,足见当时古市经济的发达和经济地位的重要。

  旧志载,松阳由西至遂昌置铺舍三个,即十五里铺、旧市铺、赤溪铺。铺舍设铺司,专司驿递公文职责,故又名驿站。各铺沿袭古法,沿路建设烟墩,遇有紧急军情,烽烟告警。另外,松阳原制驻防把总一员,续设副防外委把总一员,原设在县城协防,乾隆二十八年(1763)四月移驻古市。

  瓯江流域重要经济区古市是瓯江流域松阴溪的重要商贸埠头。过去,南货从温州运至古市,然后由“白岩担”“龙泉担”“兰溪担”“金华担”分担各地。各地山珍、白炭、烟叶、箬叶、中草药等特产汇集古市后,再起埠运往温州方向,发送东海沿海地区,或出口中亚、北非等地。古市又是重点产粮区,“松古熟,处州足”,松古盆地自古就有“处州粮仓”之美称。20世纪初期,古市以产松阳晒红烟而闻名中外,民国4年(1915)古市罗萃泰、徐裕昌烟行选送的晒红烟获巴拿马世界博览会金奖。明清时期,“卯山茶”“下街茶”颇具盛名。民国18年(1929)下街茶获西湖博览会一等奖。

  古市,处州之县治发端于斯、诸县析分于斯、经济率先繁荣于斯,历史源远流长、文化积淀深厚,是名副其实的汉唐古镇、处州之根!

作者:洪关旺 原松阳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 来源:松阳新闻网 编辑:肖土根 孙志华 吴胜 时间:2024年3月21日

分享到

相关新闻

网站简介 | 版权声明 | 广告刊登 | 联系我们 | 法律顾问

中共松阳县委宣传部主管 中国松阳新闻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批准文号:浙新办[2010]22号 浙ICP备10209249号